学龄前的孩子,大脑还没长好,情绪波动大,她又说不出来,可不就只剩哭了嘛。
虽然年幼的孩子爱哭很正常,但我们也要通过调整养育方式,帮孩子更好地发展情绪能力。
(相关资料图)
孩子哭,无外乎几种原因。
第一种,身体不舒服。
这是小龄段孩子哭闹最常见的原因。
我们大人也会这样啊,晚上没睡好,一整天都情绪欠佳,尤其是在身心俱疲的时候,特别容易暴躁。
孩子的身心连接更紧密,如果他身体感觉到不舒服,也会直接反应在情绪上。
相信妈妈们都有这个经验,孩子会“闹觉”,就是没睡够、没睡好、太困了,孩子就会闹情绪,这时候,赶紧哄睡,睡饱了,情绪也就好了。
同样地,饮食不健康、生活不规律、屏幕时间太多、日程安排太满、环境太嘈杂,等等等等,都会让孩子消耗过度、疲累不堪,情绪当然也会易燃易爆了。
所以,如果你能让孩子吃好饭、睡好觉,有充分休息、玩耍的时间,大部分时候,他都能处在情绪良好的状态。
这对孩子大脑的完善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也是非常有帮助的。
第二个原因,孩子通过“哭”来提要求。
比如,孩子一看到冰淇淋就要吃,你不给他买,他就哭闹、撒泼打滚;拿起手机放不下,你不给他玩,他就使劲哭。
很多家长就会觉得,“这孩子,不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吗?”但又没有办法,尤其是在公共场合,别人都看着,孩子一直哭,压力多大呀。
其实,孩子不是天生就会用哭来逼家长妥协的,但我们很多家庭的模式是:「刚开始不同意,然后孩子哭,你们来回拉扯,最后你不得已又同意了」,反复几次,孩子也学会了:“嗯,哭,管用!”
如果你也是这样的模式,一定要打破这个循环。
首先,你自己一定要清楚:孩子提出的要求,哪些你能接受、哪些不能接受。
你能接受的,就别附加其他的条件,什么“等你考试考好了再说”,不要,直接痛痛快快地满足孩子,孩子高兴,你也高兴;
对于你绝对不能接受的,比如,大半夜不睡觉,就是要玩手机,那他再怎么哭,你也不能妥协,“我知道你很想玩,但现在是睡觉时间,不能看手机”,态度要温和,也要坚定。
几次之后,孩子知道底线在哪里,他就不会再用哭闹的方式来跟你讨价还价了。
那如果是可接受,可不接受的呢?我觉得,如果在你的能力范围内,那就尽可能给孩子多一些的允许吧。
第三类原因,孩子缺乏安全感。
比如,黏人,大人要去上班,或者自己要去上学,就哭闹、抗拒,而且很难安抚,有明显的分离焦虑;
又比如,胆子小,这也怕,那也怕,不敢自己一个人睡,不敢独自待在房间里,害怕陌生的环境……
这些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,他总是高度紧张、小心翼翼,精神压力真的很大。
想一想,孩子小时候,尤其是两岁以内,有没有和妈妈有过长时间的分离?
大人在管教孩子时,会不会经常打骂、惩罚、威胁?
爸爸妈妈有没有总是当着孩子的面吵架、冷战?
孩子的生活是不是足够稳定、规律?
有没有频繁更换主要抚养人?
有没有搬家、转学?
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孩子安全感不足。
如果是这种情况,你需要回到“亲子关系”这个本质上去做调整,跟孩子重新建立亲密的联结,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被爱。
这是个系统工作,你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。
(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壹父母)